我國的鐵礦資源總量十分的豐富,位居世界第四,僅次于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按正常情況來看,國內的鐵礦資源應該是足夠支持對鋼鐵冶煉的需求,不需要依賴進口,但是現實卻截然相反。我國的鐵礦石非常依賴進口,目前我們是全球*大鐵礦石進口國,包攬了全球75%的鐵礦石進口。每年都在進口礦石上都要花費大量資金,那為什么資源如此豐富卻還要依賴進口呢?
我國是全球*大的鋼鐵消費國,據統計2020年國內的鋼材消費量為9.81億噸,對于鐵礦石的需求很大,而國內的鐵礦石累計產量僅有86671.7萬噸。鐵礦石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對于生產鋼鐵的需求,為了滿足市場的市場需求,只能通過進口的方式來彌補巨大的缺口。
至于為何我國鐵礦石資源豐富產量卻如此低,主要是因為國內的鐵礦石的品質差。要知道鐵礦石中不全是鐵,鐵礦石可以冶煉出多少鐵除了和冶煉技術有關,很大程度取決于鐵礦石的含鐵量。目前我國在冶煉技術上沒什么問題,但國內的鐵礦石中的含鐵量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80%都是貧礦,其含鐵量基本上都在30%左右,能達到40%的都十分的少。
同時礦場中的貧礦和富礦的摻雜性很高,在開采時會出現前一秒開采的是貧礦,后一秒開采出來的就是富礦,或者是兩者摻雜在一起,在開采出來之后還要進行檢測篩選才行。而且國內的礦山的開采難度也大,選礦成本也高,這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對礦山開發的積極性。
而一些外國像澳大利亞等國,它們的鐵礦石含鐵量很多都可以達到60%以上,很多都是富礦,并且開采起來也極其的簡單。在那些國家開采鐵礦石出售是其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所以在開采積極性上也很高,每年開采出來的量極大。
相對來說國內的鐵礦石開采出來的實際轉化率很低,經濟效益不高,自己開采還不如直接進口。同時在之前的鐵礦石的進口價格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只是這兩年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現在的開采量減小了,運輸的成本不斷的上升,導致進口價格在不斷的上漲,現在進口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咱們極度依賴進口鐵礦石來保證鋼鐵供應的這種情況有沒有什么方式可以解決呢?對于這個問題有網友表示鋼鐵需求大,通過回收廢鐵進行重新冶煉不就能減少對鋼鐵的生產需求,從而降低對進口的依賴了嗎?
確實,回收廢鐵是一個可行的方法,這些年我國一直都在進行廢鐵的回收,但是在咱們國內的廢鐵回收冶煉行業還不成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相關回收企業的規模都比較的小,相關的管理方式還不完善,在資金和技術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導致相應的企業不能很好的對回收回來的廢鐵進行轉化利用,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F在很多的回收工廠根本無法實現對廢鐵的除銹,去雜,分揀,精選等重要工藝,只有少數大規模的企業才行實現這一套標準化的流程。小企業他們的賺錢方式更多是通過買賣廢鐵的價格差來盈利,而不是通過對廢鐵重新冶煉后售賣,僅僅是廢鋼的收集,不進行加工處理沒多大的意義。
再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回收冶煉的廢鐵因為純度不高在轉化率上很低,實際冶煉出來的量很少,很多的企業也不太愿意去進行相關的回收冶煉,程序復雜不說還浪費人力物力,不如直接進行鐵礦石的冶煉。所以我國每年的廢鐵回收量雖然很多,但是其冶煉后的鋼鐵供應卻不多,無法很好的彌補巨大的鋼鐵需求缺口。
目前來看,我國想要解決對鐵礦石的進口依賴還是很難的,也正是出于這一部分的原因,導致現在的澳大利亞等主要的鐵礦出口國敢不斷的進行漲價,擼咱們的羊毛,對于咱們來說在相關方面沒有什么議價權,這是很危險的事。咱們必須要探尋更多的方式來解決依賴進口才行,可以從相關開采技術等方面,或者直接到國外買礦自己開采,不然搞不好哪天外國就會以此來卡咱們的脖子。